學校沿革
一、前言
本校係民國47年成立於屏東縣東港鎮,初為高級職業學校,57年升格為五年制專科,59年遷校高雄縣大寮鄉發展,86年獲准改制為技術學院並附設專科部;91年8月1日獲准改名輔英科技大學。創校至今,其間創下多項傲人的成就,包括:「全國第一所私立醫護類職業學校」、「第一所私立護理職業學校改制五專」、「第一所私立護理二專」、「私立醫護專科學校率先改制技術學院」、「全國唯一有附設醫院之科技大學」等傑出表現。
二、學校發展概略(四個階段)
(一)職校時期(民國47年~民國57年)
民國47年,本校創辦人
本校初創伊始,校區占地不足
(二)專科時期(民國57年~民國86年)
創校十年後,一方面配合國內技職教育體制的發展,一方面也由於辦學績效普獲各界肯定,乃於57年獲准升格改制為五年制護理助產專科學校。
隨著學校規模的擴充,東港校區一則因地處偏隅,延聘師資不易,再則因校區腹地狹小,無法擴建,於是在多方尋訪和各界的協助下,覓得大寮校區現址。大寮校區佔地十六餘公頃,校地寬廣且交通便利,鄰近鳳山深具發展條件,因此於59年9月自屏東縣東港鎮遷校至高雄縣大寮鄉現址,原東港校區則改建為附設醫院,肩負在校生實習、畢業生就業及從事地區醫療服務的功能。
77年起,為配合社會對醫護保健人才的需求,加上師資、建築、設備、辦學成績等軟硬體的充實,乃增設醫事技術科,並逐步擴大護理科的規模,同年並更名為「輔英醫事護理專科學校」。
其後,在國內社會急劇變遷的趨勢下,各界對環境保護、外語、幼兒保育、復健和醫務管理人才的需求日殷,於是陸續成立以培育前述各類專業人才為目標的環境工程衛生、應用外語、幼兒保育、復健及醫務管理等學科。
(三)學院時期(民國86年~民國91年)
80年代中期,為因應社會結構的變遷,國內積極推動教育改革工程,本校一方面為求將教育內涵由培養基層實務操作層次提升至專業技術發展的層次﹔一方面為了提供國內醫護、環工和幼保專業技術人員的進修管道,以帶動南部地區技術教育的升級。因此,於86年2月提出改制技術學院的申請,並獲教育部核准,自同年7月1日改制為「輔英技術學院」並附設專科部。當年,依第一階段中長程發展計畫,本校開設護理、醫事技術和環境工程衛生系之二年制技術系。
87學年度,依據第二階段中長程發展計畫,增設護理系和環境工程衛生系四年制,並自88學年度起,陸續增設應用化學、工業安全衛生、保健營養、助產、物理治療、護理管理、幼兒保育、資訊管理、生物技術等系。
於此階段,全校學生人數約11,900餘人,以「人的健康」為核心,發展為「醫學與健康」、「環境與生命」、「管理與資訊」及「人文與社會」四學群。
為求發展,本校董事會於88年初積極尋覓第二校地,並擇定承租屏東縣萬丹鄉台糖土地約
(四)科技大學時期(民國91年至今)
91年本校符合教育部科技大學之審核條件,經實地訪視後獲教育部核定率先改名「輔英科技大學」。改名科大後,學校發展的腳步轉趨穩健踏實,期以創造特色強化競爭力。
91學年度增設護理系碩士班、環境工程衛生系碩士班、休閒保健管理系及應用外語系。92學年度增設生物技術系碩士班及醫務管理系;休閒保健管理系更名為「健康休閒管理系」。93學年度環境工程衛生系更名為「環境工程與科學系」、工業安全衛生系更名為「職業安全衛生系」。
96學年度進行院系組織調整,成立:「醫學與健康」、「護理」、「環境與生命」及「人文與管理」4個學院,為第一所除了護理類科之外,發展相關醫學、理工與人文的私立科技大學。
配合校務發展計畫及學術專業發展特性,96學年度增設長期照顧學位學程及老人照顧學位學程。97學年度應用化學系更名為「應用化學及材料科學系」。同年並增設健康美容學位學程、資訊科技學位學程及招收首屆環境與生命學院學士班。98學年度為落實人文關懷精神,設立「共同教育中心」及增設「文教事業管理學位學程」,並於99學年度增設保健營養系碩士班。102學年度醫事技術科更名為「醫學檢驗生物技術科」、健康美容學位學程更名為「健康美容系」、健康事業管理學位學程更名為「健康事業管理系」。104學年度老人長期照顧學位學程更名為「高齡及長期照護事業系」。
順應少子女化浪潮及大環境變化,依據本校校務發展規劃,持續調整系所發展及強化行政單位功能。105學年度進行一級行政單位轉型發展,主要為國際暨兩岸交流中心更名為「國際暨兩岸事務處」並提升至一級單位、研究發展處更名為「研究暨產學發展處」、圖書館更名為「圖書暨資訊處」、公共事務室更名為「公共事務暨校友服務室」、體育室更名為「體育暨健康促進中心」、校務研究室更名為「校務研究暨規劃室」、成立「推廣教育中心」、另設校級之「老化及疾病預防研究中心」投入創新校院合作經營模式,更積極地提供本校師生教學、研究、輔導、產合等事宜之各項行政服務。111學年度稽核室獨立為一級單位,執行學校及附設機構內部稽核業務,並兼辦學校法人稽核業務。108年1月成立華語文中心,112學年度增設國際專修部於國際暨兩岸事務處,可招收國際生先學習華語後再入學。
106學年度進行學術單位整併轉型發展,助產系更名「助產與婦嬰健康照護系」、資訊管理系與資訊科技學位學程整併為「資訊科技與管理系」、幼兒保育系與文教事業管理學位學程整併為「幼兒保育暨產業系」、增設「學士後牙科助理學位學程」、健康美容系增設「二技進修部」學制。109學年度增設健康事業管理系碩士班。111學年度增設高齡及長期照護事業系碩士班。113學年度護理學院增設學士後護理系、生物科技系更名「生物科技與綠色產業系」並增設二技進修部。
本校目前(113學年度)設有碩士班、四技、二技及五專四個學制,包括:護理系(含五專、碩士班)、學士後護理系、助產與婦嬰健康照護系、健康事業管理系(含碩士班)、高齡及長期照護事業系(含碩士班)、物理治療系、醫學檢驗生物技術系(含五專、碩士班)、保健營養系(含碩士班)、健康美容系、環境工程與科學系(含碩士班)、應用化學及材料科學系、職業安全衛生系、生物科技暨綠色產業系(含碩士班)、資訊科技與管理系、休閒與遊憩事業管理系、幼兒保育暨產業系及應用外語系(含五專)等17個學系、3個科、7個碩士班。擁有8萬多名校友,其中護理專業校友近5萬名,約佔台灣護理人力25%,為南台灣培育護理人才之重鎮。
附設單位包括附設醫院(位於屏東縣東港鎮)、附設高雄市幼兒園(位於本校校區內)及委託辦理非營利幼兒園(屏東縣仙吉非營利幼兒園、屏東縣東興非營利幼兒園、高雄市新甲非營利幼兒園、高雄市鳳山非營利幼兒園)、公共托嬰中心(大寮公共托嬰中心暨育兒資源中心、林園公共托嬰中心暨育兒資源中心),提供本校教職員工與社區民眾優良的醫療及幼教服務。
本校113-115學年度校務發展計畫,擇定六項主軸計畫,作為現階段校務工作重點持續推動執行,以「創新教學」、「產業實務」、「全人教育」、「智慧健康」、「公益永續」、「優質校務」六大面向的積極作為,並推動教學與研發融入人工智慧(AI)、大數據分析(Big data)、雲端資料(Cloud)之ABC數位智慧科技,形成本校兩大特色:(1)高齡全程照顧人才培育中心培育「精準健康產業跨領域人才」及(2)老化及疾病預防研究中心推動「精準營養產業技術發展聯盟」,朝向本校「成為一所健康科技領航、新三好(員工好、學生好、校友好)卓越大學」之願景邁進。
本校在改名科大後,校務治理、校園重大建設、組織變革、教學品質各面向持續精進,創立多項教學特色及優異績效:
- 98年榮獲南區醫護類唯一教育部 98-99年度教學卓越計畫。
- 99年12月接受教育部科技大學校務評鑑,榮獲佳績。
- 104年11月接受教育部科技大學綜合評鑑,校務類及專業類(碩士班及學士班)全數通過。
- 105年11月接受「105年度教育部大專校院統合視導實地訪視」,九項訪視項目全數通過,更為本校投身教育之肯定。
- 106年榮獲教育部106-111年度高等教育深耕計畫。
- 108年台灣公私立大學排行學術成就進步最快10所大學之一。(遠見雜誌)
- 108學年度本校護理系、健康事業管理系、高齡及長期照護事業系、助產與婦嬰健康照護系、醫學檢驗生物技術系、物理治療系、保健營養系、健康美容系、休閒與遊憩事業管理系、應用外語系、幼兒保育暨產業系參加台灣評鑑協會之「大專校院教學品保服務計畫」,評鑑結果為全數通過;環境工程與科學系、職業安全衛生系、應用化學及材料科學系、生物科技系、資料科技與管理系申請中華工程教育學會(IEET)認證,評鑑結果為全數通過。
- 109學年度接受教育部科技校院校務評鑑結果為全數通過。
- 111學年度畢業生升學就業率高達93.69%,且112年度調查企業對本校畢業生任用滿意度亦高達93.62%。
- 111年正式成立大寮運動中心,服務在地社區居民,辦理各項活動,為推動地區運動健康不遺餘力。
- 榮獲教育部整體發展獎勵補助經費(88-113年)、高等教育深耕計畫(107-111年、112-116年)、優化技職校院實作環境計畫(107-109年)、產業學院計畫(105-108、112年)、勞動部就業學程計畫(110-113年)等,每年爭取各項政府部門計畫補助金額達1億元以上。
- 本校重視學生國際視野培養,每年選派優秀學生至日本、美國、加拿大、澳洲、新加坡、馬來西亞及泰國等國家進行海外實習,積極參加交換學生計畫、世界青年會議等國際交流活動,且榮獲亞洲交換學生計畫白金獎。
- 本校強調專業證照師資,並提高學生考照率,醫護國考證照通過率均超越全國考照率,護理師常年通過率達80%以上,歷年來多位學生國考名列全國前十名,成績顯著,包含護理師、醫檢師、營養師及高考工業安全類科。
- 本校多位學生106-113年度參與全國技能競賽健康照護類屢獲佳績,並獲選國手代表國家參加國際競賽,榮獲優勝。健康美容系學生蔡○妤同學更獲選教育部「2023年第19屆技職之光」。
- 本校結合附設醫院,105學年度成立老化及疾病預防研究中心,唯一專攻抗老化與預防疾病,專精於腸道精準健康及醫療的研究檢測中心。於2024台灣醫療科技展以「人寵精準健康」為主題,結合學校與附設醫院合作成果、精準營養產業技術發展聯盟及多家協力廠商,全面推動人寵精準健康產業新發展及升級。
- 本校模擬校外休閒產業現況,106學年度建置實習旅館「群英會館」為全國校園內最大實習旅館;107學年度建置「實習咖啡廳」提供學生進行實務課程演練。
- 本校111~113學年度就學穩定率維持在87%以上,111學年度為87.55%、112學年度為89.37%、113學年度為88.57%。
- 本校建構「尊嚴老化照顧親產學菁英培育基地」,落實國家長照政策,於108年精準健康計畫建置特色「高齡全程照顧人才培育中心」,並於111-114年持續獲得教育部「精準健康產業跨領域人才培育計畫」,並透過多元教學策略,培育醫事與長期照顧類系所之學生具全方位與多元之失智預防延緩及照顧知能,為未來精準健康產業所需之前瞻人才,布局下世代跨領域就業潛能和市場創新。
- 本校模擬醫療照護環境建置「類產學實訓中心」,包含護理系全人臨床能力中心、急重症護理高擬真情境模擬訓練室、智慧護理-創新學習中心及以AI技術導入AR/VR,建置「虛擬情境館」、「創新科技館」;物理治療系科技輔具實習室,提供學生實務技能練習。
- 本校自110學年度起陸續整建特色教學場域,包含智慧旅遊情境教室、輕食飲調特色教室、問題導向學習教室、混成教學智慧教室、環工機電整合實習工場、中央空調模擬實驗室、智慧健康空調實驗室、智慧電網教室、智慧環控人才培訓基地、綠色永續智慧教室、智慧科技多功能教室、彩妝教室、護膚教室等,提供學生類產學實境及智慧學習環境。
- 本校為提升學生就業保障,致力於推動學生證照檢定,擁有15個考照場域,包含乙級下水道設施操作維護–機電設備、乙級下水道設施操作維護–水質檢驗、乙級食品檢驗分析、丙級食品檢驗分析、乙級化學、丙級化學、乙級冷凍空調裝修、丙級冷凍空調裝修、乙級美容、丙級美容、單一級照顧服務員、單一級托育人員、乙級職業安全衛生管理、甲級職業安全、甲級職業衛生。
- 本校醫學與健康學院與輔英附設醫院112-113年共同辦理USR計畫「琉連忘返 愛待琉鄉-東琉連線在地安養精準健康促進人力養成計畫」,前往東港鎮琉球鄉共同深耕社會,實踐大學社會責任。
- 本校醫學與健康學院114-116年辦理USR計畫,大學特色類萌芽型「琉連忘返 愛待琉鄉-在地安養精準健康促進人才培育計畫」,推廣綠色旅遊,善盡大學社會責任。
- 本校環境與生命學院114-116年辦理USR計畫,大學特色類由萌芽型轉成深耕型「南高雄地區邁向環境永續發展計畫」,共同推動環境教育、關懷在地環境敏感族群、在地人才培育、辦理在地教育結盟與參訪活動,贏得企業、居民、學校高度肯定並熱情參與。
- 本校推廣教育中心107-113年連續7年榮獲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人才發展品質管理TTQS銀牌評核牌等。
- 本校榮獲衛生福利部113學年度獲衛生福利部「建立住宿式長照機構與產學合作國際專班攬才留用試辦計畫」,開設新南向產學合作國際專班二年制專科副學士班,獲補助2,094萬4,600元。
- 本校助偏鄉學童健康成長築夢想,由新住民子女、單親、經濟及文化不利學生等組成的Dream It Possible團隊,前往南投縣偏鄉豐丘國小指導原住民學童學習如何牙齒保健、拒絕藥物濫用、健康飲食。
三、展望與堅持
面對未來少子女化及高教競爭激烈之趨勢,本校將以穩定、蛻變與創新思維,規劃未來發展藍圖;例如因應高齡化趨勢及配合政府高齡化政策,108年建置「高齡全程照顧人才培育中心」,成為南台灣與新南向高長照人才培訓中心。「高齡健康促進與照護」也成為本校下一個甲子發展重點。
創校以來,本校始終秉持創辦人之精神,以「辦理最好的大學」為辦學目的,並堅持以「培育具專業素養、關懷情操、宏觀見識及優雅氣質之健康科技專業人才」為教育目標。輔英的每一步創新,都源於重視每個人的健康,現階段並朝向智慧化(AI)、數據化(Big data)、雲端化(Cloud)的未來科技趨勢發展,以建立健康科技領航之新三好(員工好、學生好、校友好)卓越大學。
四、本校沿革圖如下
(更新日期:114年3月10日)